2015-08-27

【前線Z.A.】跋文一之【回家】by 林秀芃



第一次看見秀芃的文字是立佩傳給我的採訪稿,她的故事打動了我於是在《地藏的碎形》中她和湯祥明一起成為了這個故事的主角。漫畫完成後我邀她寫後文,秀芃的文字和立佩的畫非常的搭,兩者都充滿了情感,非常動人。

謝謝立佩協助英譯,謝謝秀芃提供的一切支持,希望她和湯伯伯的願望都能達成。

《前線Z.A.》雖然是一本漫畫,但裡面每篇的跋文都非常用心的製作,它們與漫畫沒有絕對的理解關係,其中《守城記》傅凱羚和《地藏的碎形》林秀芃以書中角色的身份撰寫後文,兩人的文字都非常的精湛,對我來說就像另外兩篇作品一樣。 因為目前書的量很少,希望這些文字能被更多人看見,在此PO出全文。


創作筆記 – 黃立佩
本篇作品以友人林秀芃的訪談為主線,另參考記者胡慕情的部落格「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」 中的文章,及《 樂生: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》一書。特此感謝。


回家 – 林秀芃

1930年,樂生療養院成立。錯誤的公共衛生政策將台灣的麻瘋病患者,終強制隔離在這裡。這些人失去了原有的一切,初來乍到,在入口迎接他們的是「以院作家」的碑文雖然,當時其實不過一處儼然監獄的地方。


如果人像樹木,連根拔起後,要再生存,需要多大的力氣?樂生院民在絕望中憑藉生命韌性,活過了寒森歲月、抵禦了扭曲歧視,並以殘缺不全的雙手,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地蓋起了真正的家園。

曾經一度綠綿的樂生院山坡,宣示了這片土地與人的活力。然而,政府非但未面對過去強制隔離的錯誤,更於1994年為建捷運機廠而準備強拆整個樂生院、挖空整座山坡、迫遷所有院民。對於晚年的院民來說,他們希望的只不過是安享晚年的一點尊嚴,卻必須面臨失去家園的危機。

2004年青年樂生聯盟、樂生保留自救會相繼成立,走上了漫長的抗爭之路。在政府刻意操弄的地方對立當中,運動仍努力換得了樂生院的部分保留,然而,工程持續進行,並挖斷了坡腳,造成在2010年浮現了走山危機,保留下來的房舍也開始龜裂。於是,我們繼續抗爭,呼喊「面對錯誤、土方回填,遷移機廠」。兩年後,監察院總算承認錯誤,糾正了臺北市政府、新北市政府、衛生署:選址錯誤造成樂生地質危機,危害院民及文化資產。

樂生山坡與院民的身體承載的滿目瘡痍的傷痕,一道道都是政府的粗暴與錯誤。山體的滑動與院舍的裂縫,也彷彿默默地抗議著。

危崖邊有開腸剖肚的山坡、過去抗爭的傷痛、地坪滿佈的裂縫、房舍的傾圮,人的老去。我們面對著這些象徵「失敗」的符號,打起精神繼續抗爭,要求政府在院民有生之年「重建樂生」。

「重建樂生」,是我們運動新的寄望,希望有那麼一天,可以對湯伯伯說:我們回家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